發現校園新視界

陽明交大攝影比賽 2023
攝影比賽作品 1
#1 瞳霖

仲秋時節,望向綠意所延伸的襯景,或許曙光此刻穿不透蒼藍的雲層,竹風過湖而千尺沫,在湖面閃出粼影的一剎,拂枯藤老樹的氤氳,映瞳之甘霖。

光復校區/竹湖
攝影比賽作品 2
#2 土樓的午後

新竹縣是客家文化的重鎮,是全國客家族群分布比例最高的縣市,位於六家校區的客家文化學院,走進該院立刻能讓人沉浸於本土客家人文之美。土樓是六家校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在午後的愜意時光,陽光照到樓內中庭的一角,光線、陰影、建築、植被與天空融成一幅美圖。

六家校區土樓
攝影比賽作品 3
#3 NYCU Library: Capturing Knowledge

My creative concept for this entry is to showcase the NYCU library as a sanctuary of knowledge, a place where ideas and inspiration come to life. Through the lens, I aimed to capture the architectural beauty of the library, its role as a hub of learning, and the sense of wonder it evokes. The play of light and shadow adds depth, while the composition draws viewers into the heart of this intellectual haven, inviting them to explore the boundless world of knowledge within.

The shooting location is the “Yangming Campus” of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NYCU), situated in Taipei City, Taiwan. The photograph was take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YCU library, a prominent landmark within the campus known for its architectural elegance and vibrant academic atmosphere.
攝影比賽作品 4
#4 若你呼喚那山而山不來,你就該走向他

周夢蝶在新詩〈山〉引穆罕默德「若你呼喚那山,而山不來;你就該走向他」的典故,而當我登上軍艦岩,發現這兀兀然的奇石應證了詩中「每一顆頑石都是一座奇峰」之語。軍艦岩不算是山,但造型獨特;俯視遠方有居高臨下之感,是陽明交大的「奇峰」。求知亦如是,教授、學校資源是那座山,只有走向他,方能知新致遠、境界遼闊。

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5
#5 靜夜氤氳

臺南校區座落在歸仁,離臺南市有一段距離,在夏天跟臺南市溫暖的夜晚相比,歸仁的夜晚是冷的,水氣在燈下氤氳的。交大臺南校區的夜晚是空曠的,凌晨兩點走回宿舍的路上,總想在燈下轉轉。啊!有點寂寞!啊!好想變強!等注意到時,已經在刺眼氤氳的燈下了。我想這是我心中屬於南交大的夜之景。

臺南校區致遠樓前停車場
攝影比賽作品 6
#6 擎天之脊

振吾亭中央的石柱於荒土中直聳佇立,穿透圓頂指向蔚藍晴天,象徵陽明交通大學的優秀學子們不自我設限,在各方面突破自我,勇於開創新局。

新竹光復校區/振吾亭
攝影比賽作品 7
#7 蓊鬱

陽光正好,主街道蒼翠蓊鬱,陽光灑落於林蔭之間,雖然是平平無奇的地點,但按下快門後給人一種平靜舒服的感覺,沒有比沐浴在秋季的陽光跟樹林下更讓人享受的事情

光復校區 圖書館附近小木屋鬆餅前面的廣場
攝影比賽作品 8
#8 六家客院風光

身處六家校區極具客家文化的標志性建築之中拍攝而得,建築既具有極强的人文關懷,又與周遭環境相輔相成,堪稱一絕

新竹六家校區-客家學院正門
攝影比賽作品 9
#9 北門廣場–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交融的舞臺

北門廣場地處臺北市交通最繁忙的臺北火車站周邊,一旁的北門郵局係 1930 年重建的第二代廳舍,北門校區即坐落於此。日治時期的郵局廳舍、清朝時期的承恩門,與一旁車水馬龍的交通互相輝映,交織出舊城區獨特的人文風情。

臺北北門校區 (北門郵局外北門廣場)
攝影比賽作品 10
#10 穿越現代與過去之間

從台北車站步行幾分鐘即可抵達的北門校區,一種過去與現代的交融,舊建築的廊道旁,可看到現代化建築,穿越廊道彷彿穿越時空一般,轉角處回首,便是歷史痕跡。

北門校區博愛路轉角
攝影比賽作品 11
#11 千尺念根,萬里思源

「思源池」寓意飲水思源,此精神在校園內隨處可見,諸如思源碑、思源基金會等等,無一不體現著交大校區百年來「不忘本」的情懷。
思源池的一角,蒼翠蓊鬱的百年老樹環繞著池塘,水面垂落了老樹根,邊上矗立著思源碑,令我憶起一句古話:「樹高千尺念根,江流萬里思源。」樹木、流水、飲水思源,正與此景之意象不謀而合。

交大校區思源池
攝影比賽作品 12
#12 秋日裡的陽明校區

升上大學後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驟減,即使我們家三姊弟有幸就讀同一所大學,我卻仍和兩位姐姐分屬不同校區。
每週五晚上我會搭乘交通車回台北和姐姐們共進晚餐,透過這次的攝影比賽,我得以更加瞭解姐姐們平常的校園環境。
細細的陽光輕輕灑落在校門口上,貌似賦予了橫柱上立陽明大學這六個斗大的文字生命,透過相機,我好似更貼近了家人。

陽明校區 大門口
攝影比賽作品 13
#13 倒映

獨特的藝術品,浩然的建築物,藉由光影的反射,結合在一起,融入夜色的背景之中。

交大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前
攝影比賽作品 14
#14 交通時空路口

四棟建築各自在不同時代開始擔任交通重要樞紐:臺北府城北門作為清國臺北府城重要關口、臺北郵便電信局在日本時代集郵政電信於一身、第四代臺北車站臺鐵高鐵捷運三鐵共構、交九轉運站出入大量國道客運,都在臺灣交通史上有重大意義

北門校區 N25.0475309,E121.5108381
攝影比賽作品 15
#15 時。光。

作品以北門校區門面為基底,搭配慢快門記錄光影流動,
呈現城市運轉不息,更連結作者高中放學後的記憶,帶出時光流逝之景。
—————————————————
光與影交織的記憶
翻騰在時空的洪流裡

回家的路途
忠孝西喧鬧,承恩門閃耀
北門校區,低調位於郵局一角
十七歲,身著制服的日常

車軌駛過,流光終究是過去
收納曾經,照亮未來
為一道光,持續前行

臺北北門校區門口
攝影比賽作品 16
#16 光影日常

每個清晨,在我們通往學堂的必經建築牆上,光線和陰影如靜謐詩章建構起一場無聲的視覺敘事。然而,或許是被日常的忙碌籠罩,又或者是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很少留心牆外陽光與陰影的優美共舞。這場靜謐的視覺交響彷彿是牆外的一場詩意盛宴,而我們透過攝影得以用心觀察那光影之間的優雅流轉。

台北陽明校區圖書館牆外
攝影比賽作品 17
#17

走入圖書館的路上,我們與從樹縫中露出的光影框做在了一起。光的靈感、影的幻境、人的思索、樹的靜謐隨著風、隨著腳步一同舞動變化著,框成了一幅幅迷人的日常。

台北陽明校區圖書館外
攝影比賽作品 18
#18 水塔上的雲

從研究小間外探頭,一片大地思緒般的雲彩彷彿是當下我自由的思緒,在風中隨之飛舞。這些雲朵輕柔地升上水塔的高處,猶如水蒸氣直接從塔頂冒出,勾勒出一個可愛而和諧的畫面。

台北陽明校區圖書大樓上的水塔(圖書館三樓研究小間外的景色)
攝影比賽作品 19
#19 賽場之禪

在無人的籃球場上找到了禪的靜謐,一顆球點綴其上,彷彿是在一張空靈的畫布上彰顯著禪的哲學,隨著樹與光影的晃動,讓這一大片不僅僅只是一個揮灑汗水的運動場地,更是一處沈靜心靈的聖地。

台北陽明校區籃球場
攝影比賽作品 20
#20 期待著與你在轉角相遇

上學時、放學後,我期待著與你在每個不經意的轉角中相遇,本是毫無交集的我們,在交織的樓梯上巧妙碰見,倏忽卻又刻骨銘心。

台北陽明校區圖書大樓外樓梯
攝影比賽作品 21
#21 夢想啟程

希望大家都能在明媚的未來裡找尋到夢想,並順利地迎風啟程、突破天際,即使在探索的路途中有著烏雲般的困境,也能迎刃而解、幻化成成長的養分。

台北陽明校區活動中心上(圖書館三樓研究小間外的景)
攝影比賽作品 22
#22 青春的小黃

圖書館外,一排排 Ubike 是學生青春裡的小黃,它們靜靜地停留在校園的轉角,見證著無數思索與夢想的片刻。Ubike 不僅是交通工具,更乘載著一段段青春的故事,它們匯聚成一串串動人的篇章,串聯著學子們的成長歷程。

台北陽明校區圖書館外Ubike站
攝影比賽作品 23
#23 正反虛實中的路

實際與期望乍看好像很像,卻又那麼的不一樣,彷彿人生有那麼多的「以為」,最後卻又總是與事實相違。

台北陽明校區往宿舍道路區
攝影比賽作品 24
#24 一步一腳印

全台第一部真空管電腦在陽明交大!一路走來,有多少的師長提攜著後輩,讓這些後輩不論是在學界或是業界得以發光發熱。也有不少的後輩回到母校,承先啟後,成為學校的新血。正如同落葉會滋養孕育的大樹一般,陽明交大就在這一代一代人的不斷努力下,逐漸成長茁壯,並肩負著百年樹人的精神,為台灣的未來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浩然圖書館前廣場 牛車雕像
攝影比賽作品 25
#25 浩瀚藍天

身為陽明交大的學生,有幸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更高的立足點看世界。我們的目標,在更遠的遠方,仰望天空,編織著我們的夢想。但同時,我們也擁有一顆『浩然之心』,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正氣凜然,抬頭挺胸,立定腳步,大步朝我們的目標邁進!

浩然圖書館前
攝影比賽作品 26
#26 鏡中歲月

若干年後,回憶起在陽明交大的點點滴滴,縱使記憶中的景物已模糊,腦海中依舊能清楚浮現,當年在浩然圖書館焚膏繼晷、挑燈夜戰的歲月,歷歷在目,如同鏡中映射般清晰。回首過去,已然忘記過往期中期末考大小報告連環轟炸的苦,留下的,只有成長的喜悅以及成就感。也許,正印證了聖經上的那句話:『流淚撒種的, 必歡呼收割!』

浩然圖書館與飲水思源之間
攝影比賽作品 27
#27 陽明交大

台北陽明校區的正門口

台北陽明校區門口
攝影比賽作品 28
#28 畢業

在我高中補習班的旁邊就是陽明交大北門校區,畢業後很少會去那裡,最近回去看到研究所學長姐們在拍畢業照,趁著他們離開椅子的時候從遠處拍下這個椅子全空的樣子。有一種畢業了的感覺。

北門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29
#29 異空間

走入 VR 的教室,彷彿進入異空間

異空間
攝影比賽作品 30
#30 登頂

參加了 1/3 的新春大縱遊活動,第一次爬上軍艦岩拍下的照片。

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31
#31 倒影

在北門校區的門口可以直接看到鐵路局的倒影

北門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32
#32 步步高陞

以連綿不斷的樓梯,來象徵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校後,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並且以此獲得共榮共和,步步高陞的美好願景。

陽明校區/學務處後面
攝影比賽作品 33
#33 鳳凰陽明立萬展翅交通

期許陽明交通大學的學生們,在經歷學校學習的這幾年能結合理工、生醫及人文等各方面,淬煉成長像鳳凰一般陽明立萬,展翅交通於全球各領域

光復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34
#34 陽明交大與路樹

在這幅作品中,透過不經意的被路樹遮擋,創造了一種時空錯置的效果。
路樹,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也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橋樑。
當觀者透過鏡頭看向校園招牌時,就好像時空倒流,回到了合校前的名稱。
這幅作品不僅捕捉了校園的自然美景,也巧妙地融入了合校歷史,讓我們記得學校的過去、展望未來。

北投校區正門口
攝影比賽作品 35
#35 春風拂書閣

風車如同守護知識的哨兵,豎立在充滿智慧的圖書館旁。
當春風輕拂,風車隨之轉動,彷彿在朗誦著天地間最古老的詩篇,提醒我們知識如同風一般無所不在。
堅固的牆面承載著日夜奮鬥的汗水,而風車的輕盈旋律則是對於學習過程中輕鬆片刻的肯定。
此作品捕捉堅韌與輕盈之間的平衡美感、知識與自然間的和諧融合。

北投校區 圖書館
攝影比賽作品 36
#36 靜謐界樁:眺望學海之外

在城市的喧囂之外,有一條通往靜謐的小徑,引領我們至學識的邊界。
站在唭哩岸山上視野開闊,可以眺望遠方那一片和諧共生的村落與樹林。
攝影作品的拍攝,旨在捕捉那種平靜與動盪、現代與傳統、人造與天然之間的微妙平衡。

北投校區 唭哩岸山
攝影比賽作品 37
#37 山中學府:陽明大學的靜默記憶

在榕園旁的角落,樹叢中隱匿著陽明大學舊校徽與校訓,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回顧,也象徵著學術傳承的不朽精神。
背後的都市景觀提供了鮮明的對比,突顯出大學作為知識綠洲在繁忙都市中的獨特定位。

北投校區 榕園旁
攝影比賽作品 38
#38 知識的視野

山路象徵著通往知識之路的漫長而曲折,而城市則代表著知識與創新的成果。
從高處俯瞰,這幅照片捕捉了都市脈動與靜謐山路之間的對比。
這視角提供我們去欣賞都市壯闊景觀的機會,同時也不忘了那些帶領我們達到這裡的曲折路途。

北投校區 實驗動物中心前方
攝影比賽作品 39
#39 知識之巔:鍛煉身心的綠洲

山頂運動場不僅是體育活動的場所,也是眺望遠山和都市的絕佳地點。
學生在這裡追逐球類,也追求知識,是身心靈的培養之地。
遠處山嵐與近處的運動場形成強烈對比,象徵著內心的平靜與外在活動的熱烈。
此照片捕捉的不僅是一個場景,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在學習與休閒之間找到平衡的藝術。

北投校區 山頂運動場
攝影比賽作品 40
#40 椰林大道

知識寶庫旁的椰林大道,反映了學術生活的日常節奏與熱帶風情的融合。
同學們沿著椰樹的綠蔭行走,這不僅是實體的路徑,也是學術旅程的象徵。
椰樹的高聳為學生們提供了庇護與清新的空氣,象徵著學術追求中的激勵與生命力。
這幅作品旨在捕捉探求知識路上堅毅的步伐,以及在學術與自然環境中找到的和諧。

北投校區 圖書館前
攝影比賽作品 41
#41 博愛午後暖陽

期中考後溫暖和煦的陽光,鼓舞著應試順利的也同時撫慰著答題受挫的;不驕傲也無氣餒,盡情的享受這個屬於自己美好的午後,下一次我們再一同往理想繼續邁進。

博愛校區草坪
攝影比賽作品 42
#42 “Timeless Tranquility”

Here, a stone lion, regal and unyielding, pours forth a stream of water—a symbol of life's unending flow. This photograph captures the interplay of eternal stillness and perpetual motion, contrasting the solid, unmoving lion with the water's gentle cascade.

Ponds of NYCU-CT campus
攝影比賽作品 43
#43 暫停區

走往山頂的路上,偶然間發現了大學亭,無論是需要解放課業的壓力,還是想要補充爬山的體力,都能在這個角落暫停,找到理想的休息空間。

陽明校區/爬軍艦岩路上
攝影比賽作品 44
#44 校園一隅

綠代表著生命,綠代表著生機勃勃,綠代表著青春,校園中的一抹綠更代表著無限的希望。

光復校區 圖書館前大草皮
攝影比賽作品 45
#45 啊ㄏㄚˋ!結界產生中

兩根附有名字的木樁矗立著,就好像正在展開結界守護著這片領域,庇護著學生與登山客。

陽明大學/軍艦岩路上
攝影比賽作品 46
#46 如此彎度、很爽,很痛?

從上方俯瞰,映入眼簾的是讓人感到刺激非凡的機車賽道,其曲折的程度讓人躍躍欲試;但同時也蘊藏著脆弱與危險,隨時都可能迎來一場驚險的挑戰,這裡既是挑戰者的樂園,也是一個需要謹慎小心的地方。

陽明校區/物輔系附近
攝影比賽作品 47
#47 木製堡壘爭奪戰

看似祥和相鄰的木製區域上,午後隨時都可能引爆一場保壘爭奪戰,一場小朋友為了爭奪遊戲區域的戰爭。

陽明校區/VR體驗教室前
攝影比賽作品 48
#48 泡個茶再出發

廣大的涼亭配上美妙的山色,此刻正是該泡一杯清香的茶,細細品嚐著四周的寧靜與美好,充滿電後再出發。

陽明校區/軍艦岩路上
攝影比賽作品 49
#49 隧隧夠平安

隧道連結著通往醫院的道路,彷彿預告著一段穿越黑暗的旅程後,即將迎來充滿生機的嶄新生命。

陽明校區/醫學系附近
攝影比賽作品 50
#50 我的幼稚園王國

每一個孩童心中,都擁有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溜滑梯,那裡便是他們的王國,更是大家童年中的無憂天堂,蘊含著無限的童心奇想,引領著我們去探索。

陽明校區/惠蓀咖啡後方
攝影比賽作品 51
#51 噓!這裡可以同時看到兩個跨年煙火

從樹枝縫隙中窺探台北 101,仔細玩味,景象更顯得格外珍貴。這隱秘的視角是大自然送給觀者的一份禮物,見證大自然與現代的共生,交織著獨特的感官饗宴。

陽明校區/山上操場
攝影比賽作品 52
#52 禁錮的樹

若有似無的樹幹,讓樹看起來就像是被禁錮在那,停止了生長;又或者是禁錮的牢籠正保護著樹幹,讓樹能夠持續向上生長。

陽明校區/隧道附近
攝影比賽作品 53
#53 Black Monument

We are presented with a scene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er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natural world converge. The solemnity of the stone pillar, engraved with golden characters, stands as a silent guardian overlooking the gentle chaos of nature's growth. It is a monument, a bearer of stories untold, rising amid the soft whispers of the surrounding trees and the stillness of the pond.

NYCU-Guang Fu Campus
攝影比賽作品 54
#54 人流

照片中的人流像是一幅動態的畫面,透過黑白的色調呈現出一種簡潔而深沉的氛圍,捕捉了學子匆忙穿梭的身影,每個人都是校園生活中獨特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場景中,可以感受到學術氛圍和學生生活的融合,每一個匆忙的步伐都代表著對知識的追求和成長的努力。同時,黑白的色彩讓畫面更加抽象,凸顯了人流瞬間的獨特之處。

陽明交通大學北門口校區-管理學院
攝影比賽作品 55
#55 榮陽隧道

這條通道象徵著從學術世界通往醫療領域的轉變,並在陰森的色調中傳達了這段轉換的深度和複雜性。這一系列照片不僅是景觀的捕捉,更是對於轉換、過渡與未知的思考,讓觀者感受到陰影中那種探險與探索的氛圍。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56
#56 隱藏寶藏

照片中呈現了原榮光幼稚園,新生命注入的博雅中心,其中的溜滑梯藏身在鮮少人發現的角落,一個藏匿著樂趣的秘境,帶給觀者一種發現未知之美的驚奇感。這樣的場景不僅是校園中的一個隱藏寶藏,更是學生們歡樂時光的見證者。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博雅中心
攝影比賽作品 57
#57 交叉路口的綠意之旅

照片中的綠意象徵了生機和和諧,同時交叉路口呈現了不同方向的可能性。左邊通向游泳學校,展現一種健康和運動的活力;右邊通向藝術空間,則象徵了文化和藝術的富饒。這一系列照片捕捉到了城市中一個充滿生氣和多樣性的交叉點,提醒觀者在不同的選擇中尋找著自己的方向。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58
#58 簡約之美

捕捉了實驗動物中心的結構美感,將建築物的細節以及整體的簡約設計表現得淋漓盡致,黑白的色調消除了色彩的干擾,透過高對比的視覺效果呈現了建築的簡潔與純粹,使建築的線條和形狀更加凸顯,呈現了一種樸實而深沉的氛圍,讓觀者感受到建築的獨特魅力。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實驗動物中心
攝影比賽作品 59
#59

這張照片代表了尋找的過程,特別強調了通往軍艦岩的比較少人走的路徑,透過景色的壯闊和少有人涉足的場所,傳達了尋找和追求的意義,彷彿反映了人生中追求不同、探索未知的精神。照片的氣勢磅礡的色調也突顯了岩石的雄渾與崇高,呼應了尋找的冒險精神。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60
#60 共攀的奮鬥

在攝影中,有一位同學正在攀岩時需要協助,而許多同學毫不猶豫地向前幫忙,照片的色調為照片賦予了一種懷舊感,同時也加強了團隊協作場面的情感深度,通過捕捉無私援助的瞬間,呈現了一種友誼和團隊精神的溫馨畫面。這樣的場景彷彿穿越時光,讓觀者感受到友誼和支持在任何年代都是生命中的珍貴價值。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61
#61 威靈頓山莊之美

照片呈現了威靈頓山莊的建築之美,這個半封閉式的社區型別墅位於軍艦岩和奇岩背後,呈現出濃厚的陽明山別墅社區的味道,並散發著歐式建築的風情。透過活力的色調突顯了威靈頓山莊的美感和生機,整個山莊充滿活力和宜人的氛圍,展現了其獨特的設計和古典風情。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62
#62 行政大樓的復古之美

該建築樓高層次分明,照片中捕捉了行政大樓的宏偉與穩重,反映了行政大樓在校園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樓宇的歷史與特色。
這張照片透過復古的色調,賦予了建築一種沉澱的感覺,彷彿帶有歲月的印記,建築的細節、線條和窗戶都得到了突顯,呈現了復古風格的獨特之處,讓整個系列照片散發出一種懷舊與溫暖的氛圍。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行政大樓
攝影比賽作品 63
#63 山頂上操場的靜謐時光

照片展現了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獨特而僻靜的山頂操場,這個操場需爬山才能到達,據說僅在運動會時才會有陽明交大的學生出現。
透過清淡的色調,照片呈現了山頂上操場的寧靜與恬淡之美,景色中的操場環抱於山巒之間,彷彿是一處隱藏在山巔的秘境,僅在特定時刻才會有活動的痕跡。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操場
攝影比賽作品 64
#64

這張照片捕捉到的巧遇瞬間,展現了生活中的平凡美好。其中,一位路人拉著嬰兒車,另一位抱著嬰兒微笑,第三位則提著袋子,共同在這片校園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觀者可以感受到在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這個特殊場景中,人們和諧共處的愉悅感,以及綠色所賦予的清新自然的印象。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65
#65 樹葉小徑

在寒冷的一月,小路兩旁滿是保存著黃色和綠色的樹葉,展現了一片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冷酷美景,透過活力的色調,照片中的樹葉呈現出明亮的黃色和深翠的綠色,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即便在寒冷的季節,色彩依然豐富多彩,展現了生命的堅韌。樹葉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為這條小徑帶來了一抹溫暖。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動物實驗大樓
攝影比賽作品 66
#66 神秘之境

此陽明界樁是在爬軍艦岩途中所見的獨特景象,透過黑暗的色調,照片中的界樁和周遭的環境呈現出一種神秘的面貌,這樣的氛圍讓觀者感受到一種探險和未知的感覺,彷彿穿越到另一個神秘的境地。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67
#67 併校以前

照片為國立陽明大學早期校區中的一塊石頭,透過黑白的色調,象徵著過去時光的流逝和學校歷史的厚重,並以白色的石頭凸顯主題。
觀者可以感受到這塊石頭所代表的歷史底蘊,以及學校在併校前的原始面貌,讓人感受到校園歷史的沉穩和懷舊的情感。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68
#68 眺望

展現了山下遠眺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實驗動物中心的獨特視角。觀者可以感受到在山頂上俯瞰的開放感,同時透過復古色調,體會到校園中的寧靜與歷史的積淀。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攝影比賽作品 69
#69 重生的微光

榮光幼兒園經歷時光的流變,如今成為陽明校區博雅中心的一部分。這片山腳之地,曾經承載著無數童年歡笑的土地,如今正被新一代年輕學子重新賦予生機,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與活力。希望觀眾能透過我的鏡頭,感受到這片空間中微光的閃爍,見證曾經被遺忘的角落,如今焕發出的重生之美。

陽明校區博雅中心
攝影比賽作品 70
#70 未知

整張照片透過色彩和構圖,呈現了軍艦岩親山步道入口的神秘感和挑戰性。前景的鮮明突顯了入口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強了初次登山者在這一刻的焦點感,背景的陰森色調傳達出一種未知和挑戰的感覺,給觀者一種探險的期待,這樣的色彩對比強化了整個場景的情感。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登山口
攝影比賽作品 71
#71 傳統醫學大樓之美

高處,可以窺見傳統醫學大樓全貌,湛藍天空與球場顯得朝氣十足。

陽明校區,傳統醫學大樓
攝影比賽作品 72
#72 頂峯

中午,太陽遮掩在重重雲層之後,風也更加冷冽了幾分。
與同伴一齊穿越林間步道,沿稜線上行。
並非波瀾壯闊的旅程,但在抵達時的感動卻也是最真實的。
登軍艦岩而小台北,以手機鏡頭將流動的城市定格在這一刻,保存。

北投陽明校區,軍艦岩頂
攝影比賽作品 73
#73 通往藍天

「通往藍天」隱藏在陽明校區人文與社會科學院一塊戶外小空地,是我走讀陽明校區意外發現的小秘境。看!那通往藍天的梯子,在陽光照耀之下,婀娜多姿,搖曳動人呀!

陽明校區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攝影比賽作品 74
#74 一沙一「視」界

英國詩人 William Blake 的 132 行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影像中正是浪與沙粒的交錯。從一粒沙中,也有許多的微小生物在裡頭,一朵花中如果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到宇宙在花心形成的美。一沙一視界的「世」字改為「視」,將扣緊攝影主題,也勉勵陽明交大學子細心體會不同校區萬事萬物之美。

陽明校區知行樓
攝影比賽作品 75
#75 看!吶山!

緊依著陽明校區軍艦岩,是唭哩岸山。畫面中的三名登山客,似乎是發現什麼趣事,驚呼連連,我猜應該是被對面的山景讚嘆到吧!「吶向那山」,訴說著對陽明校區自然景物的讚嘆!

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76
#76 洋洋得意軍艦岩

此角度完美呈現軍艦乘風破浪(洋字來源)、勇猛的樣子(得意來源),因此取名為「洋洋得意軍艦岩」,細看岩石是沉積岩紋理,非常漂亮,絕對值得陽明交大學子一訪再訪!

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77
#77 通往陽明的路

陽明校區座落於陽明山山腳,通往學校的路上,窺見步道圍欄排列之美,心情整個開心起來!

陽明校區軍艦岩步道
攝影比賽作品 78
#78 走!陽明大縱遊!

集結交大校區愛登山的大家,坐上校車一起登上軍艦岩,發現陽明校區新視界!原來,陽明交大有這麼美的地方,約定每學期一定要一同爬一次!!

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79
#79 一艦鍾情

陽明校區裡有通往軍艦岩的神祕步道,是學校的一大特色,第一次前往的我,對山上的景觀一「艦」鍾情。照片拍攝於期末考結束後,一個有趣的午後,幾位交大校區的同學前往體驗攀登軍艦岩,軍艦岩有一股魅力,乘載著大臺北城市的風光、北投地區的文化、以及大學生的青春、熱血與夢想!

陽明校區 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80
#80 艦步如飛

軍艦岩地形特別,有精緻的紋路與層次分明的線條,先前是濱海地區,後因造山與風化作用,形成一個個小窟窿,看起來俏皮又可愛。在攀登的過程中,因砂岩較容易被風化,沙沙的地面容易打滑,所幸有這些「貼心可愛」的小窟窿,讓登山者可以穩穩地向前進,邁向高峰,因此我想用「艦」步如飛的意象來為這份作品命名。

陽明校區 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81
#81 悠游

蒼翠的樹木圍繞著青綠色的荷花池,微涼的秋冬季節雖已沒有荷花嬌嫩欲滴的蹤跡,卻仍有活潑的鯉魚在水中恣意悠游,撥弄出陣陣漣漪。坐在池畔旁欣賞眼前景緻,令人陶醉不已,也使我放慢步伐,沉浸在校園中快意閒適的氛圍。

新竹光復校區荷花池
攝影比賽作品 82
#82 招牌

大門是學校的象徵,屹立不搖的站著,堅守崗位。壁上龍蛇飛動,合校後的名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筆勢蒼勁有力,自然生動;加上十六面整齊的國旗,迎風飄揚,展現學校的氣勢與聲望。亮眼的色彩,可說是引人注目的招牌,擁有獨樹一幟的風格。

陽明校區 大門
攝影比賽作品 83
#83 Harmony in Progress: Pathway to Innovation at NYCU

Beneath the verdant whispers of the trees,
Where light and shadow play on silent breeze,
The campus lies, a tranquil, hallowed ground,
A canvas broad 'neath skies with change abound.

Along these paths, where futures bright are sought,
The sculpture stands, with academic thought,
A testament to dreams that freely soar,
Of knowledge's flight, and learning's core.

Each step resounds with history's deep tone,
A new horizon learners claim their own.
In every truth and quest they undertake,
A vibrant spirit, and devotion awake.

This photograph, a frame of life's rich pageant,
Encapsulates the spirit, vibrant, fragrant.
An image not just of a place, but notion,
Of knowledge, growth, and ceaseless, bold devotion.

The wide pathway near the library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5
攝影比賽作品 84
#84 田家炳×蒙德里安

逛完一圈光復校區之後,最吸引到我的一棟建築物就是田家炳光電大樓。它紅、藍、黃的配色讓我想到了藝術家蒙德里安的畫作,於是就拿起相機,以這棟建築物為主題,搭配變黃的樹葉作為前景,使畫面更加平衡。

光復校區,田家炳光電大樓
攝影比賽作品 85
#85 透網·餘暉

操場漫步時,意外發現足球網斷了一條繩,打破原有的常規。從缺口望去,看著陽光灑落在球場上,透露著一種寧靜,微風吹過,發現遠處的燈柱巧妙地填補了繩子斷裂的位置,十分有趣。彷彿在提醒我,人生中總會遭遇許多出乎意料,我們無需對此感到過於沮喪或執著,嘗試從不同角度來面對,接受變化,轉換視角,將會發現美好驚喜。

陽明校區山頂運動場足球網
攝影比賽作品 86
#86 鬆餅 137 號

在寒冷的冬夜裡,同學們充滿青春的表演將觀眾漸漸帶入聖誕節慶氛圍中,讓我們忘卻了繁重的煩惱與憂慮。「鬆餅 137 號好了喔~」,今晚的鬆餅似乎格外溫暖呢

資訊技術服務中心前小木屋
攝影比賽作品 87
#87 圖書館的椰子樹

陽明校區圖書館外有一排椰林,當春季長出嫩芽的椰子樹形,是象徵陽明交大生生不息的榮景。

陽明校區圖書館
攝影比賽作品 88
#88 落羽松的新衣

走在高大又充滿秋冬氣息的落羽松林,總讓人感到愜意舒適!每年的 11 月到隔年 2 月是欣賞唯美落羽松的最佳時機,「落羽松的新衣」訴說著落羽松在 11 月起會逐漸轉黃,到了 1 月會由黃轉紅,是秋冬不容錯過的唯美風景。

陽明校區圖書館、偉德大道
攝影比賽作品 89
#89 織布與疊石

這是一個織布作品掛在陽明校區一面戶外牆上,織布的軟與疊石的硬象徵陽明交大學子的軟韌。織布作品在戶外的陽光、水、空氣與時間之交互作用下,是否會變成一幅美畫呢?我猜,或許會長上青苔於織布作品,添加綠色色彩!

陽明校區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攝影比賽作品 90
#90 Big Bio

陽明校區致力於醫學,交大校區致力於工程,而博愛校區結合兩校區的優點,巧妙的結合醫學與工程,成長茁壯,因此取名為「Big Bio」。

博愛校區齊賢館
攝影比賽作品 91
#91 Ida Elina與她的康特勒琴

芬蘭流行康特勒琴天后 Ida Elina 蒞臨陽明交大演出,她的「辨識度強烈的嗓音」、「獨特的演奏技巧」和「真摯動人的音樂創作」,並藉著「語言的豐富性」,讓伊達的歌曲能夠被世界聽見。這張照片毫不猶豫地描寫 Ida Elina 的眼神與氣勢,帶給我無懼的力量!

陽明校區表演廳
攝影比賽作品 92
#92 繁星

當十二月來臨,校園內各處紛紛掛上洋溢著節慶氛圍的聖誕裝飾。樹上的星形吊飾,在陽光的照射之下,七彩的光芒交錯,閃耀動人。惠蓀咖啡的落地窗中反射出勤奮學習的身影,與星星相互映照,創造出繁星點點的畫面。

台北陽明校區 惠蓀咖啡旁邊
攝影比賽作品 93
#93 望而勿忘

在充滿科技感的校園中,每日追求著更新穎的技術解決人類當前的問題,但在建築物的後方卻有著曾在此處的幼兒園老舊遺跡,這校園一隅訴說鮮少人知道這塊土地的過往,童趣的溜滑梯彷彿提醒著我們日日精益求精的路上要不忘初衷、保持童真,由下而上拍攝的視角模擬著我們仍是孩童矮小時,抬頭仰望並渴望邁向如天空般遼闊的世界。

陽明校區致和樓後方
攝影比賽作品 94
#94 Colorful World

活動中心外圈牆上融合多種色彩的設計,就如同人類的多元性。而活動中心提供了許多相聚的空間,師生與同儕間可在此進行知識、體育上的交流和競爭,進而一同成長。當每個人獨特的色彩互相碰撞在一起時,那是最美麗的場景。

台北陽明校區 活動中心
攝影比賽作品 95
#95 綿延之城

當陽光灑落,建築高聳而起,
有如拉薩布達拉宮般呈現在我面前
眼前的石子路綿延至盡頭
走吧!走吧!
未來的道路清晰可見

陽明校區活動中心附近
攝影比賽作品 96
#96 惠蓀咖啡廳一隅

從軍艦岩返回後,走進漂亮的惠蓀咖啡廳內享用清涼的冰沙,發現不只是冰沙好吃,從咖啡廳落地窗望出去的景色也很美,因此拍下了這張照片。

陽明校區的惠蓀咖啡廳內。
攝影比賽作品 97
#97 迷茫

透過軍艦岩的視角呈現了一片迷濛的城市景象。陽光灑落的色調營造了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在頂尖大學讀書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壓力大時上來軍艦岩放鬆,看看這個世界,會發現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掘。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98
#98 捕捉

透過捕捉攝影者的視角呈現了一種欣賞和紀錄的行,可以感受到攝影者專注於捕捉美麗瞬間的畫面,同時也體會到這片綠意中的寧靜與都市的和諧。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99
#99 攀登者

透過攝影者兼具爬山者的視角呈現了攀登者在攀爬過程中的姿態、表情和相互間的合作。這樣的視角讓觀者感受到攀登的挑戰性,同時也能夠體會到攀登者間的默契和互助精神。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軍艦岩
攝影比賽作品 100
#100

南部的熱情陽光穿過葉間,灑在台南校區的白色石碑上。樹影斑駁,風吹影動,使得石碑與銘刻於上的四個字「飲水思源」,顯得益加幽靜,引人深思。在台北陽明校區生活了四年,「真知力行,仁心仁術」是校園可見最熟悉的教誨。我想,真知力行並且知新致遠,最終能夠飲水思源,盡己所能地回饋社會,就是值得銘記於心的信念!

台南歸仁校區,奇美樓前
攝影比賽作品 101
#101 昂揚

軍艦岩破浪之勢。

北投陽明校區軍艦岩
網站建置:Sean,修改自 Tocas UI 相簿範例